您好,欢迎访问洛阳花开帝都牡丹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网站,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拨打电话:0379-69973868 咨询我们!
同类文章推荐
联系我们
  • 洛阳花开帝都牡丹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
  • 联系人:翟总
  • 手 机:13683849593 15539728899
  • 邮 箱:2190799509@qq.com
  • 地 址:洛阳市洛龙区河南省工人龙门疗养院后唐韵小区北100米
牡丹与洛阳的那些故事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牡丹与洛阳的那些故事

[ 发布日期:2023-12-19 06:58:25 来源:洛阳花开帝都牡丹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]

  牡丹为我园艺比较早的观赏花卉之。在牡丹栽培演化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洛阳牡丹始于隋,盛于唐,而“甲天下”于宋,唐朝中期牡丹被尊为“色”、“天香”“百花”,宋代将牡丹作为象征,写文作诗进行呕歌,清朝,牡丹被推为花,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,色天香而美誉遐迩;也以其造化钟情,天下君临而总群芳。

三彩牡丹瓷

  
  在洛阳城西,1400年前曾经是座巨大的园林——西苑。当年隋炀帝杨广在洛阳辟地周200里为西苑,而牡丹也就是在那时起次被人工栽培。西苑里边,当时广泛收集了各地的奇花异草,牡丹作为主打的个品种,从各地征集过来,开辟了中人工栽培牡丹的新纪元。唐朝时期中位女武则天在登基之后,不但把长安城的牡丹移植到洛阳,还把甘肃、山西的牡丹也栽到了洛阳城中,每年花开之时,文武百官便会在女的带下游园赏花,而这花儿的繁盛也由此开始。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赏花之后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:唯有牡丹真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
  
  北宋时,是洛阳牡丹始“甲天下”的时代,当时出新的事莫过于举办万花会。西京留守钱惟演“以花为屏帐”、“满目皆花”,歌舞升平,悠然自得。而民间则有“姚黄号为,洛阳人贵之。城中每岁不过开三数朵,都人士女,必倾城往观,乡人扶老携幼,不远千里”的记载。大文豪欧阳修爱牡丹,他研究品赏牡丹十数年后,在其诗作《洛阳牡丹图》中道出了“洛阳地脉花宜,牡丹尤为天下奇”的感慨,又在著作《洛阳牡丹记》中得出了“牡丹出丹州、延州,东出青州,南亦出越州,而出洛阳者,今为天下”的结论。
  

  北宋时洛阳不仅成为牡丹栽培中心,同时出现了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著,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贡献。景祐元年(1034年)欧阳修著有《洛阳牡丹记》,列举牡丹名品24种,总结了牡丹栽培、育种经验,记述了洛阳人种花、赏花习俗。这是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著。其后周师厚(1082年)的《洛阳花木记》,列举牡丹109种,芍药41种。元祐年间 (1086—1093)张峋撰《洛阳花谱》,列牡丹119种。这些著对促进当时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。

釉上彩牡丹瓷

  
  洛阳是牡丹生长的风水宝地.洛阳是野生牡丹发源地之,古代洛阳南部的伏牛山、西部的崤山、北面的邙山,分布着大量的野生牡丹。现在嵩县、栾川、新安还有野生牡丹分布。据统计,中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共有9种、1个栽培种、8个野生种。8个野生种中,洛阳附近分布有3个种:矮牡丹、紫斑牡丹、杨山牡丹。以这几个野生种生种为主,逐步形成了中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牡丹品种群。它辐射、传播至各地,并不断繁衍,形成当地的品种,对促进中各地牡丹的发展起了积作用。与此同时,各地的牡丹也不断引入洛阳,从而不仅丰富了洛阳牡丹品种,而且也使之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。洛阳还是中牡丹品种的重要资源宝库,目前品种的数量达到1200多个。
  
  洛阳地处中原,气候温和,土质肥厚,雨量适中,得天厚的自然条件,使洛阳牡丹以花大、色艳、形美、香浓而名甲天下。2005年初,洛阳地矿局和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在洛阳伊洛河流域采集了大批土壤、水样品,分析了其中54种化学元素的含量。结果发现牡丹种植园区的土壤中,钙、镁、铁、锰、铜、锌、硼、钼、钒、钴、镍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,别是锰、铜、锌、钼元素的含量明显高出其他地区的土壤,其中锰的有态含量异常丰富。上述元素能有地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叶绿素、糖类、酶类的合成及花蕾的形成。家们说,如此丰富的微量元 素,主要来自于伊洛河流域广泛分布的古老火山岩。经过河水的搬运,在伊洛河下游沉积下来。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,洛阳就成了适宜牡丹生长的“风水宝地”。
  
  洛阳野生牡丹为白色的杨山牡丹和紫斑牡丹以及矮牡丹,经过人工栽培和自然杂交,洛阳牡丹品种的颜色是随着新品种的培育而不断增多。洛阳牡丹的花色甚丰,有红、白、粉、黄、紫、蓝、绿、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,五彩缤纷,万紫千红。按花型分:牡丹分为三类十型。即单瓣类、重瓣类、台阁类。单瓣型、荷花型、菊花型、蔷薇型、托桂型、金环型、冠型、绣球型、千层型、楼子台阁型。牡丹品种的命名,或以姓氏,或以产地,或以花色,或以花形。以姓氏得名者如姚黄、魏紫、欧家碧;以产地得名者如洛阳春、潜溪绯、寿安红;以颜色取名者如鹤翎红、胭脂红。些牡丹花,则冠以俊美的品名,如醉杨妃、玉天仙、二乔等。还有寓意深妙而又典雅的称呼,如璎珞宝珠、飞燕红妆等。每个品种差异分明,各具色。宋代花户多种花子,然后在实生苗中选育牡丹园艺品种。周师厚在《洛阳牡丹记》记载,从“魏花“的实生苗中选育出“胜魏”、“都胜”;陆游在《天彭牡丹谱》中也记载有“鹿胎红”,“鹤翎红”子花;“泼墨旨”,“新紫花”之子花也;“绍兴春”者“祥云”子花也。此法的运用,使牡丹品种数量得到迅速发展,以致于欧阳修曾发出“四十年间花百变”的惊叹。
相关推荐